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8110)
报纸(26796)
图书(7008)
会议论文(928)
图片(805)
学位论文(674)
本馆藏书(185)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化 (73806)
黄冈名人 (41514)
黄冈景秀 (17299)
黄冈名戏 (11480)
黄冈特产 (366)
黄冈美食 (41)
按年份分组
2017(994)
2016(15031)
2015(11439)
2014(10703)
2013(10566)
2012(10756)
2011(8679)
2010(8747)
2009(7317)
2008(5776)
2007(5669)
2006(4852)
2005(3704)
2004(3632)
2003(3199)
2002(2763)
2001(2327)
2000(2130)
1999(2137)
1997(1904)
1996(1837)
1995(1686)
1994(1649)
1993(943)
1990(1090)
1989(991)
1988(987)
1987(1090)
1983(780)
1957(151)
按来源分组
黄冈日报(13500)
鄂东晚报(3005)
楚天时报(845)
湖北日报(727)
人民日报(210)
楚天都市报(187)
农村新报(136)
楚天金报(107)
人民政协报(72)
武汉晨报(66)
长江商报(62)
武汉晚报(55)
恩施日报(48)
湖北电力报(38)
人民日报海外版(28)
农村金融时报(28)
新民晚报(24)
中国质量报(23)
中国税务报(20)
经济日报(18)
三峡晚报(12)
中国食品报(12)
中老年时报(11)
新民晚报美国版(11)
中国渔业报(10)
中国特产报(7)
中国经济时报(7)
农民日报(6)
中国贸易报(4)
湖北科技报(2)
相关搜索词
鄂北第五战区抗战文艺活动概略
作者: 吴永平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姚雪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鄂北  国民党  文艺工作者  大别山  第五战区  抗战文艺  文化工作  进步文化 
描述:鄂北——此文中主要指的是均县、老河口、襄阳、樊城、随县、枣阳、宜城一带。抗战时期为五战区辖区,长官司令部及所属政治军事领导机关经常活动的区域。这里曾发生过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群众运动,锣鼓歌声口号标语曾覆盖过这片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曾经有过那么一支“笔部队”,他们在战壕里面和将军们聊天,在火线上向战士们采访,在敌人的炮火下把满怀的激情织成锦绣文章,撒向前线、大后方和沦陷区,他们的声音甚至传到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引起同情和钦敬的回波。抗战文化工作是战区工诈的一个重要环节,曾有力地影响着战区军民的抗战热情,呼应和
作者来信
作者: 黄力丁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5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民公社  作品选  武汉大学  长江  重型机床  大别山  赤卫队  歌剧  长篇小说  回忆录 
描述:编辑同志:在"理论战线"1959年第10期上发表的拙作"不尽长江滚滚来",因写的匆忙,又在修改誊抄中有些错漏,现在校订之后,请作如下更改.第22面第一栏第一行第四字以后,到第九行第五个字,应更正为:"一星火花"(湖北地区革命斗争回忆录)、"万里长江"、"建设长江的人们"("长办"职工作品选)、"武纲建设史话"、"武汉重型机床厂的诞生"、"十月人民公社"(浠水县十月人民公社史)、"平原枪声"(长篇小说,李晓明作)、"大别山上红旗飘"(长篇小说,何耀榜作)、"万古长青"(长篇小说,徐辛雷作)、"洪湖赤卫队"(
鄂豫解放区的建立与发展
作者: 程少明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战略展开  军分区  刘邓大军  鄂豫解放区  发动群众  五分区  大别山区  大别山解放区  邓小平 
描述:,集中以应付敌人”的原则,立即决定乘敌主力被甩在淮河以北,大别山敌人极为空虚之机,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建立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1、迅速实施战略展开 第一阶段,实施初步战略展开(8月下旬至9月底)。主要任务“是占领一切可能占领的城镇,肃清土
“妙”论——六朝美学的一个独特范畴
作者: 吴功正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  审美范畴  审美活动  六朝  概念范畴  美学范畴  体认  妙悟  中国哲学  朱自清 
描述:“妙”之解义六朝美学产生了一个独特的范畴:“妙”。朱自清先生曾经这样写道:“魏、晋以来,老、庄之学大盛,特别是庄学;士大夫对于生活和艺术的欣赏与批评也在长足的发展。清谈家也就是雅人要求的正是那‘妙’。后来又加上佛教哲学,更强调了那‘虚无’的风气。于是乎众妙层出不穷。在艺术方面,有所谓‘妙篇’,‘妙诗’,‘妙句’,‘妙楷’,‘妙音’,‘妙舞’,‘妙味’,以及‘笔妙’,‘刀妙’等。在自然方面,有所谓‘妙风’,‘妙云’,‘妙花’,‘妙色’,‘妙香’等,又有‘庄严妙士’指佛寺所在;至于孙绰《游天台山赋》里说到‘运
“诗中有画”论析
作者: 吴绪久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境界  宋代  王维  论析  经营位置  应物象形  绘画  色彩感  随类赋彩 
描述: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史中,诗和画确实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代苏东坡看了唐代王维《蓝田烟雨图》之后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最早对诗画关系的评论。此后,宋代郭思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涛。”晁以道在《景正生集》中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清代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说:“凡诗写事景宜近,写意境易远,近者亲切不泛,远则想味不尽。作文作画亦然。”唐代,是我国诗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诗虽渐衰,而画却又是一个高潮。宋代设置的画院,常
门外说词
作者: 王朝闻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有我之境  兴趣  随笔  苏轼词  作品  文字  俞平伯  苏词  吴世昌 
描述:一偶见期刊《文学遗产》,目录上有故人吴世昌遗著《罗音室词札》(选录)而引起一阅的兴趣。吴世昌先生的《词札》给我的初步印象,觉是他论词、论词人和论词论的文风,都有直来直往的特点。他的《词札》给我的另一印象,似乎可以说是在褒扬婉约而贬抑
古典和谐美的理想与中国古代艺术的模式
作者: 周来祥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  古典和谐美  中国艺术  中国古典艺术  表现艺术  再现艺术  古典主义  中国古典美学  美学原则  近代艺术 
描述:一古典主义的美学和艺术,总是把再现和表现朴素和谐地结合起来,在表现艺术中有丰富的再现、摹拟、写实的因素,在再现艺术中有浓重的主观、表情、写意的成分,再现和表现如胶似漆地纠缠在一起,不象近代艺术和美学那样,把二者分化出比较纯粹的表现艺术(如音乐)和比较纯粹的再现艺术(如绘画)。这是由古典艺术和美学共同的和谐美的本质所决定的。苏东坡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其实不止王维如此,应该说整个中国古典的艺术和美学的基本特点也是如此。正如张舜民所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论闻一多后期对陶渊明的认识
作者: 李乐平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认识  陶渊明  闻一多  古今文人 
描述:中国古今文人对被誉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有着多侧面的认识,有认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者,有认为真诗人之冠冕者,有认为道德责任心极重为人为文淳朴是真人真文艺者,有认为达到无我之境者,有认为和谐静穆者,也有认为兼而金刚怒目者。闻一多则认为陶渊明无视流民苦难却写闲逸诗篇,这是多么无心肝和该死。我们在肯定古今文人学者对陶渊明人品和诗品价值判断的同时,并不完全否定闻一多强调为人民谋福祉的鼓与呼,超越陶渊明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行为。但完全从社会或政治需要层面进行评价,这就背离了文艺批评原则。对这种偏激,只能理解却不能认同。因
闻一多前期新诗理论的贡献
作者: 李乐平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色彩  诗的格律  前期  新诗创作  闻一多  新诗格律化  诗论家  新诗理论 
描述:闻一多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如今,这一惨案已过去整整60年。为了纪念闻一多殉难60周年,中国闻一多研究会、武汉大学文学院、闻一多基金会联合主办了"闻一多殉难6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7月),本期文学版特从会议论文中组织了这一组笔谈。其中,闻黎明的《美国对李公朴、闻一多被刺事件的反应与对策》,回到历史现场,仔细分析了李闻惨案后美国的反应与对策,有助于透视当时国际主要政治力量的整合与变动。陈国恩的《书信中所呈现的闻一多人格》则从解读闻一多的书信入手,详尽分析了闻一多的集诗人、学者
闻一多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化
作者: 刘殿祥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未完成性  现代学术文化  学术研究  民主运动  闻一多  中国  现代学术史  先秦诸子 
描述:闻一多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如今,这一惨案已过去整整60年。为了纪念闻一多殉难60周年,中国闻一多研究会、武汉大学文学院、闻一多基金会联合主办了"闻一多殉难6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7月),本期文学版特从会议论文中组织了这一组笔谈。其中,闻黎明的《美国对李公朴、闻一多被刺事件的反应与对策》,回到历史现场,仔细分析了李闻惨案后美国的反应与对策,有助于透视当时国际主要政治力量的整合与变动。陈国恩的《书信中所呈现的闻一多人格》则从解读闻一多的书信入手,详尽分析了闻一多的集诗人、学者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