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栏目导航
  黄冈景秀(17279)
  历史名镇(52)
  著名景区(17227)
  黄冈名戏(11463)
  戏曲名家(309)
  戏曲曲种(11154)
  黄冈特产(366)
  报纸(231)
  会议论文(6)
  学位论文(4)
  期刊(76)
  巴河莲藕(3)
  东山老米酒(2)
  鄂东茯苓(3)
  龟山岩绿茶(8)
  红安苕(3)
  黄梅青虾(2)
  黄州萝卜(3)
  罗田板栗(1)
  罗田甜柿(11)
  麻城茶油(7)
  麻城福白菊(5)
  武穴广济佛手山...(1)
  黄冈美食(41)
  报纸(16)
  期刊(11)
  赤壁东坡饼(2)
  黄冈糍粑鸡汤(2)
  黄州烧梅(2)
  麻城肉糕(2)
  武穴酥糖(4)
  蟹黄鱼翅(2)
  地方文化(73772)
  黄冈(73738)
  红安将军县(24)
  英山茶韵(10)
  黄冈名人(41461)
  人文巨匠(28268)
  科研巨匠(13193)
“演戏述”方掬芬
作者:韩冰  日期:2011-01-01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演戏述”方掬芬
“武戏文唱”“文戏武唱”——略谈杨小楼、余叔岩的艺术风格及其它
作者:金倚萍  日期:1983-01-01 来源 :上海戏剧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老生 艺术道路 文戏 武生 独特风格 艺术风格 唱腔 跟斗 嗓音 演出 
描述:这是一张戊辰年(1928)农历二月廿三日杨小楼和老生余叔岩在北京开明戏院合作演出的戏单。这时,杨五十岁、余三十八岁。杨小楼是讲究“武戏文唱”的武生,而余叔岩是着意“文戏武唱”的老生。杨小楼(1878-1938)有着优越的天赋条件,即:扮相英俊、身型魁伟,嗓音嘹亮,高低音兼备,又是著名文武老生杨月楼之子,可谓得天独厚。然而他的艺术道路,却是坎坷不平的。他出科搭班后,一次,
“报童”方掬芬的家庭生活
作者:吴凌云  日期:1985-01-01 来源 :女子世界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报童”方掬芬的家庭生活
“戏状元”余三胜
作者:暂无 日期:2011-11-23 来源 :黄冈日报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余柏森余三胜,原名开龙,字起云,家住罗田天堂,擅长昆曲,同时熟谙汉剧和徽剧诸种声腔。他的次子余科云,艺名紫云,为京剧名旦。孙余叔岩,为著名京剧老生。余家祖孙三代,为京剧的形成、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京城响当当的“余派”,这是很不容易的事。余三胜,出生贫寒家庭,青年时为混一口饭吃,靠拍渔鼓筒子
“心有人,眼有神”——余叔岩二三事
作者:万啸甫  日期:1982-01-01 来源 :中国戏剧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冬学 发展需要 理解 艺术 香港 革新精神 全部 唱片 表演 出发 
描述:早年,我曾随孟小冬学戏,她经常带我去余叔岩先生家里听课。当时我尚年幼,对他的艺术还不能全部理解。但对余先生的革新精神,以及他在表演上注重从人物出发,强调“心有人,艰有神”等一系列指教,至今记忆犹新。
“听”余叔岩的戏
作者:江上行  日期:1981-01-01 来源 :中国戏剧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诸葛亮 密切相关 回味无穷 基本功 谭鑫培 演出 欣赏能力 搭配 剧目 戏院 
描述:从前有个余派票友教我唱戏,他老是说我没有把余叔岩的腔唱对。于是就经常带我去听余叔岩的戏,还一再强调:听戏嘛,就是要闭目静“听”,这样才能把腔“听”会。那年余叔岩正和杨小楼合作,演出于北京香厂路新明大戏院,剧目精彩,搭配齐全。现在想起来还是回味无穷。说也奇怪,当余叔岩一出场,台下鸦雀无声,环顾四座,的确有不少人闭着眼睛,轻轻地弹动右手,在大腿上拍着板眼。坦率地说,对余叔岩的唱,我那时是没有欣赏能
“听”余叔岩的戏
作者:暂无 日期:1981-01-01 来源 :人民戏剧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听”余叔岩的戏
“八艺节”惠民演出完美收官大型黄梅戏《余三胜轶事》在罗田热演
作者:暂无 日期:2013-09-20 来源 :黄冈日报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黄冈新闻网(黄冈日报)消息见习记者王露报道:9月19日,中秋之夜,遗爱湖公园月光皎洁,第八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惠民演出湖北省黄梅戏剧院专场,在东坡广场完美收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明、副市长詹旺民观看演出。这场演出是“八艺节”惠民演出的最后一场,来自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演员们,用专业和热情为市民带来
“倔老头”余叔岩 孙九谈京剧之三
作者:孙曜东口述 宋路霞整理  日期:2001-01-01 来源 :上海滩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倔老头”余叔岩 孙九谈京剧之三
“余三胜”画像疑为PS京剧武生名家高盛麟剧照
作者:方礼刚  日期:2016-01-01 来源 :戏剧之家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余三胜画像 京剧名家 高盛麟 
描述:本研究缘起于一些媒体广泛报道的京剧开山祖师余三胜画像“回家”的新闻以及新闻中贴出的一幅所谓的“余三胜画像”,此前有作者在相关杂志上撰文“考证”此画像为“中国最早的戏曲人物画像”,并且还凭此文参加了“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大会”。笔者读罢新闻、阅读了“考证”文章及观赏画作之后,直觉是画像有假,而且感觉到这种造假手法是相当高超的,居然瞒过了那么多专家学者的眼睛。众所周知,某个“文物”的发现,一旦与某地、某些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有牵连,那么证实容易、证伪难,因而,要揭穿这个假象,同样必须要从理论上系统化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