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
按栏目分组
黄冈景秀 (10)
按年份分组
2008(1)
2007(1)
2004(1)
2002(1)
2001(2)
1998(1)
1996(2)
1995(1)
按来源分组
台州学院学报(5)
台州师专学报(2)
台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
文献(1)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台州恶溪与孟浩然来天台山路径新说
作者: 胡正武  来源: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路线  天台山  台州  恶溪  孟浩然 
描述:唐朝诗人孟浩然从东都洛阳出发专程来游越中山水尤其是天台山 ,其路线有两点最为关键 :一是孟氏来天台山是从水路、从北面或北面偏西方向而来 ;二是来天台山的路线附近有一条名为恶溪的水流。这条恶溪非括州的恶溪 ,而是台州的位于天台山不远处的恶溪。因此孟浩然是从越州剡中沿着剡溪、天姥山到达天台山的
唐诗之路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作者: 胡正武  来源:台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州  越州  唐诗之路  自然景观  天台  人文胜迹 
描述:唐诗之路是指从钱塘江南岸萧山的西兴渡口为起点,中经越州(今浙江绍兴),有的还经过明州(今浙江宁波)到达台州天台山的路线。由于这条路线在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诗人来游访,创作了为数可现的诗歌作品,留下了非常丰富的人文遗迹和多彩的风流佳话。
魏晋风流对唐诗之路的先导作用简说
作者: 胡正武  来源:台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中  魏晋风流  天台山  作用  唐诗之路  先导 
描述:越中是唐诗之路的心脏地带 ,自魏晋以来 ,达官贵人和文士雅客多隐居于此 ,中国的山水文学和山水诗就诞生在越中。大唐时代文士雅客纷至沓来 ,使昔日魏晋风流得以再现 ,其结果即是形成了今人所称的唐诗之路。从唐人诗文所载来看 ,他们大多是步魏晋人士的足迹来此访胜探幽的。可以说 ,魏晋风流在越中的活动是唐诗之路的先导。
顾况任新亭监时地新考
作者: 胡正武  来源:台州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嘉兴  唐代诗人  天台山  台州  顾况  《历代名画记》  赤城  盐监  海盐县  新考 
描述:唐人载籍中所记录的顾况求知新亭监一事,惜语焉不详,无从知晓其任职的地点、时间。今人傅璇琮、赵昌平对顾况任新亭监的地点、时间作了考证。现据《嘉定赤城志》和顾况诗文所记,内证外证互相参稽,对傅赵两家之说提出不同看法,得出了顾况任新亭监的地点在今浙江省临海市的新亭,时间在浙东袁晁起义平息之后。
顾况任新亭监之“新亭”考
作者: 胡正武  来源:文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嘉兴  唐代诗人  天台山  生平经历  顾况  唐才子  生平事迹  海盐县  文人画  历史悠久 
描述:中唐诗人顾况的生平事迹,今人傅璇琮先生的《唐代诗人丛考·顾况》述之颇详,嗣后,赵昌平先生又续有补正,撰有《关于顾况生平的几个问题——兼与傅璇琮先生商榷》(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一期)、《顾况诗集·前言》(江西人民出版社百花洲文库·顾况诗集)以及《唐才子传校笺·顾况》等文章,后出转精,对于傅《考》有所补充和订正。然而顾况一生活了90多岁,生平经历颇为复杂曲折,加之年代久远,文献散逸,考证诚难以周至。今就顾况任职新亭监一事,略抒管见,于顾况研究拾遗补阙,冀申一割之助。
张小山游台州时地考
作者: 胡正武  来源:台州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台山  台州  中国文学史  桐柏山  作品研究  张可久  元代散曲  朝天子  双调  地方历史文化 
描述:张小山在台州留下了若干首词曲,记录了在台州的行踪。其时间在张小山54~60岁之间,系任职于处州时期之事。途径约自剡中至台州再经永嘉至处州。这一段历史被学术界忽略,有的还产生误解。研究这一史实,可以正误、补缺和加深地方历史文化的发掘。
孟浩然、李白游越中、天台之探析
作者: 胡正武  来源:台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越中  探析  《搜神后记》  天台山  《临海水土异物志》  孟浩然  玉真公主  智者大师  唐玄宗  司马承祯 
描述:孟浩然、李白都曾久慕越中、天台山水风光之奇秀,文物古迹之繁盛,而千里跋涉,畅游胜地,留下了为数可观的作品。然二人来游的动机、途径各有不同。孟浩然是在厌恶京城风尘之后,为排解胸中烦恼而来;李白则是在初出巴蜀,于江陵遇到司马承祯之后,欲奋发进取,寻求进身之阶而来。越中、天台素以自然风光、佛道宗教,尤以佛教天台宗、道教领袖司马承祯影响为巨,且多种仙窟宅,为历代名士逃隐之渊薮而见称于世。孟、李千里来游,可窥此地魅力之一斑。
天台台州名人籍贯确定方法刍议
作者: 胡正武  来源:台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方法  台州历史名人  确定  台州  通称  天台  籍贯 
描述:台州以天台山得名,故天台为台州之通称,到宋初方才作为始丰县的新县名,由此天台一名承载了山名、州名(通称)、县名等丰富的地域意义。历史上台州人士在交往中喜欢自称籍贯为天台人,而外地人亦喜欢用天台人称台州人士的籍贯,由此历史上台州名人籍贯确定就易成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县(市区)争夺的问题。解读台州历史名人故里,确定其籍贯可依靠历代台州地方志来实现。
“天台”地名源流与修辞表达
作者: 胡正武  来源:台州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名  表达  解读  修辞  天台  源流 
描述:浙东天台山取义于此山上应天上台星,故而得名。因其山为台州之镇山,向被视为台州之象徵,台州即以此山而得名,故自初唐以降长期被用于代称台州。宋朝初年改始丰县名为天台县。但是此后仍然以天台作为台州之通称。古人交际多喜用代称等手法称地望,以构成含蓄蕴藉之表达效果,今人解读古代文献多有误解通称台州之天台为天台县之天台,应从把握其来历与交际习惯入手解决问题。
词语辨义四则
作者: 胡正武  来源:台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寺院  训诂  榖皮  谷皮  瘦生  白刃  修辞  兰若 
描述: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谷皮实为“榖皮”,是一种造纸和织布的原料。“瘦生”的“生”当为“省”之音借,亦即瘦义。“兰若”除了香草之名以外,唐诗中较多的用例是指佛教的寺院、僧舍。刀剑的许多雅名如“白刃”是由于修辞手法产生的,用训诂的方法来释义,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