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5)
按栏目分组
黄冈景秀 (5)
按年份分组
2005(2)
2004(1)
2003(1)
1998(1)
按来源分组
地质科学(1)
科学通报(1)
地学前缘(1)
地球科学(1)
岩石学报(1)
相关搜索词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冷却史及折返机制
作者: 李曙光 李秋立 侯振辉 杨蔚 王莹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折返机制  大别造山带  冷却史 
描述: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及其围岩T-t冷却曲线显示了超高压变质岩的冷却史从800℃到300℃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快速冷却(226±3Ma到219±7Ma期间从800℃到500℃的第一次快速冷却,180~170Ma期间从450℃到300℃的第二次快速冷却)和介于二者之间的等温过程.这一具有两次快速冷却的T-t曲线已被近年来获得的高精度金红石U-Pb年龄(218±1.2Ma)(Li et al.,2003),高压变质和退变质独居石Th-Pb年龄(Ayers et al.,2002),和强面理化榴辉岩二次多硅白云母的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大地构造属性及冷却史
作者: 刘贻灿 徐树桐 李曙光 江来利 陈冠宝 吴维平  来源:地球科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冷却史  榴辉岩  大地构造属性  大别山北部 
描述:代表扬子与华北 2个大陆板块之间的变质构造混杂岩带 ,它应接近于扬子与华北 2个大陆板块之间的缝合线 (镁铁 -超镁铁质岩带以北 ) ,而五河 -水吼剪切带则可能代表扬子俯冲陆壳内部的 1条拆离带或滑脱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折返机制与华北-华南陆块碰撞过程
作者: 李曙光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折返机制  冷却史 
描述:古地磁研究表明华北和华南陆块的碰撞始于三叠纪初,止于晚侏罗世;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大别山北部中-上侏罗统砾岩层中榴辉岩砾石的发现表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于三叠纪初,并在中-晚侏罗世出露于地表.因此,超高压变质岩是在陆-陆碰撞过程中完成它的折返出露过程.揭示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历史与机制有助于我们认识大陆的碰撞过程.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及其围岩θ-t冷却曲线显示超高压变质岩从800℃到300℃经历了三个阶段:(226±3)~(219±7)Ma期间从800℃到500℃的第一次快速冷却,180~170 Ma期间从4
北大别地体任家湾辉石岩的Rb-Sr年代学及冷却史
作者: 聂永红 李曙光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Rb  镁铁  超镁铁岩  大别山  冷却史  Sr年代学 
描述:报道了北大别地体任家湾辉石岩的一组矿物 +全岩Rb_Sr等时线年龄 ,即黑云母 (Tc=30 0℃ ) +全岩Rb_Sr年龄 =(12 3 4± 1 2 )Ma ;角闪岩 +全岩Rb_Sr年龄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作用与碰撞造山动力学”出版
作者: 吴根耀 关静  来源:地质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作用  超高压变质岩  科学出版社  苏鲁造山带  动力学  地球化学证据  大别山造山带  冷却史  年代学  碰撞造山带 
描述:“大别山超高压变质作用与碰撞造山动力学”出版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