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闻一多对泰戈尔诗之批评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作者: 李乐平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外来文化  文艺批评  审美意趣  闻一多  泰戈尔 
描述:闻一多1923年底发表《泰果尔批评》,不仅对其诗歌艺术价值否定,而且还认为其文艺没有把捉到现实。这种对泰戈尔认识的偏激,除因为闻一多对诗之根深蒂固的认识,即诗人理智中的概念必须通过情感的觉识,以及
难忘的编辑部
作者: 胡云生  来源:人才瞭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才问题  编辑部  内心深处  遥远的地方  巨大的关  博士学位  大别山  开发人才  泰戈尔  复旦大学 
描述:不论是为了聚会的告别还是为了告别的聚会,说再见总是艰难的。没有一个人在带着巨大的关爱远行时能够心平气和。在这些日子里,每每听到“再见了大别山,再见了亲人们”那首歌时,我的内心深处都会无端地感到震颤。亲爱的朋友,当您读到这篇文章时,我已经离开为您服务的编辑岗位,到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去了。
我所喜欢的比喻
作者: 齐治平 张岂之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雪泥鸿爪  思想感情  无定  泰戈尔  比喻  人生  善用  哲理  行踪 
描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东坡诗善用比喻。他离蜀入朝,又屡遭贬谪,各地奔走,因此用『飞鸿』来比喻自己的行踪无定;但行虽无定,却又到处留下踪迹。这四句既慷慨又旷达,表现了复杂的思想感情,又寓有一定哲理,耐人寻味。因而『雪泥鸿爪』遂成为一则典故。
传统VS时代
作者: 天晓  来源: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放大镜  传统  《辞海》  陶渊明  泰戈尔  圣贤  生活经验 
描述:传统VS时代
沙滩
作者: 泰戈尔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高年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体操  婆罗门  春江  河滨  乌龟  泰戈尔  岸滩  沙滩  野鸭 
描述:~~
闻一多新诗观渊源初探
作者: 沈红 华鄂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英国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诗人  19世纪英国  格律  人民文学出版社  闻一多  泰戈尔  中国新诗  时代精神  人与自然 
描述:〉之地方色彩》、《泰戈尔批评》、《诗的格律》、《文艺与爱国》、《先拉飞主义》等,都是极有影响极有份量的文字。这些,连同他与友人、家人的通信中所发表的关于新诗的见解,对我国初期浪漫主义新诗及其诗歌理论建设,无疑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清华学人(之一):诗人、学者和伟人的爱国者——闻一多
作者: 徐晋如  来源:文史精华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国文化  西南联大  清华园  伟大的爱国者  闻一多  潘光旦  泰戈尔  《诗经》  新月派  《楚辞》 
描述:清华大学作为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学府,培养了不少著名学者,本刊将陆续向读者介绍他们的事迹。本期介绍的是徐晋如先生写的《诗人、学者和伟大的爱国者闻一多》。
闻一多和外国诗歌
作者: 薛诚之  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英国诗人  外国文学  死水  肖伯纳  女诗人  中国诗  济慈  泰戈尔  作品  中国现代诗 
描述:今年阴历十月二十二日是闻一多先生八十周年的生日(诞生于公元1899年11月24日),七月十五日,又是他殉难三十三周年。谨写此文,作为纪念。本文只是略谈一下闻一多与外国文学的情况和他的若干言论,并通过若干回忆,大致概括几点以说明问题,作为初步介绍。闻一多先生是著名的诗人、教授、学者。统观他的全集,涉及到诗的占绝大部分。就他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也多是关于诗的。只是他早就丢开了外国文学,关系断断续续,若隐若现,所以头绪较难清理些。他
“女女幼幼”中的精神回归
作者: 吴佳燕  来源:长江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回归  精神指向  历史文化  大别山  革命战争  湖北浠水  小说文本  泰戈尔  传统女性  女性形象 
描述:的生命里,为他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他的小说文本里酽酽渗透着传统意义上的长幼之爱、女性之美,其精神指向就是"回归"。泰戈尔说:"我们一次次地离开,是为了一次次地归来。"任何一种形式的回归总是带有温暖怀旧
郭沫若与印度文化
作者: 唐世贵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泛神论  宗教思想  王阳明  《奥义书》  印度文化  泰戈尔  闻一多  郭沫若  郭沫若佚文  人格力量 
描述:郭沫若与印度文化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