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宋明两代的诗学辨体理论
作者: 陈艾红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学辨体理论  比较  明代辨体理论  宋代辨体理论 
描述:诗学辨体理论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朝精细化发展的产物,是对文学研究本质意义的回归,具有独特的意义。宋代是我国辨体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明代是辨体理论发展的总结期。理清宋明两代诗学辨体理论的发展线索,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二者的比较,对理解辨体理论有积极的意义。
古汉语与英语后置定语的比较研究
作者: 范建国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汉语  比较  定语后置  英语 
描述:不同民族面对基本相同的客观世界,具有大致相同的心理反应,在语言结构上也会存在一些共性。古汉语和英语都有后置定语的句式,作用也大致相同。由于文化背景、发展时空不同,因此在表达习惯上各有变例。本文就古汉语与英语的后置定语的含义、形式、内容、范围和作用等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校园网IPv4向IPv6过渡方法研究与探讨
作者: 卢媛媛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IPv6  IPv4  过渡组网策略 
描述:通过对IPv4与IPv6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IPv4的缺陷及IPv6的优势,提出了校园网从IPv4向IPv6过渡的具体策略及存在的问题。
古曲《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发展手法―与同名诗歌句法的比较
作者: 周玉娟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  比较  句法 
描述:古乐曲《春江花月夜》和张若虚的古诗《春江花月夜》虽为不同的文艺样式,但二者在创作手法上却有一脉相通之处。古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发展手法为鱼咬尾,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句法多采用蝉联相生的手法,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诗乐一体”的传统源远流长。诗歌与音乐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且贯注着中国传统的“和”的审美意识———“和谐、统一”,这是二者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的美学基础。
中、波大学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特点对比分析
作者: 张纪英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波兰  综合英语课  中国 
描述:就波兰罗兹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实用英语课与国内师范学院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或精读课进行比较研究,并就我国英语教学实践如何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以及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与设想。
爱米丽与杜丽娘之比较——兼谈福克纳和汤显祖思想的统一性
作者: 安鲜红 刘开田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爱米丽  杜丽娘 
描述:主要比较分析福克纳的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 ,在对作品中的两位女性爱米丽与杜丽娘作简要分析的基础上 ,从个体与社会的角度 ,探讨了她们不同命运结局的原因 ,以及由此展现出来的中西方文化的某些异质与同质 ,指出一个伟大的作家之思想既具有传统性 ,又具有现代性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比较
作者: 杨佑文 向先兰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委婉语  汉语  英语 
描述:就委婉语的使用、社会功能及其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跨文化对比 ,指出委婉语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 ,就英汉委婉语而言 ,有雅化禁忌、礼貌、淡化和夸张等方面的相似性。同时 ,由于两种语言反映的民族特性、文化传统、宗教礼仪、道德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故其又呈现出民族的特殊性。
主要心理治疗流派的咨访关系比较
作者: 毛丰勤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咨访关系  心理治疗流派 
描述:对几种主要治疗流派的咨访关系理论进行了比较 ,发现它们对咨访关系的重要性、咨访双方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咨访关系的人性观基础方面的认知存在着差异 ,在激发来访者的获助期望、给来访者提供值得依赖的信息、与来访者保持情感交流方面则有共同之处
中外物理演示实验的比较
作者: 兰智高 赵宏图 余木清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演示实验  教学改革 
描述:通过对中外物理演示实验现状的比较,提出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莫须有先生传》与《堂吉诃德》之比较研究
作者: 夏元明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中国现代文学  《莫须有先生传》  《堂吉诃德》 
描述:《莫须有先生传》深受《堂吉诃德》影响。两部作品不仅在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诸方面有相似之处 ,文体上 ,游戏的笔调、“涉笔成文”的结构 ,也是两部作品共同的审美特征。《莫须有先生传》可以说是 2 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堂吉诃德》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