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龙血竭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作者: 徐曾涛  来源:北方药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血竭  化学成分 
描述:可止血、生肌、敛疮,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症瘕痞块、胸腹刺痛、外伤出血、溃疡不敛[1]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34中以“麒麟竭”为正名,称之为“和血之圣药”。血竭为重要南药,历史上一直依赖进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
几种信阳毛尖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 远凌威 张斯荷 张伟 乔春连 袁正仿 李先文 赵昕梅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信阳毛尖茶  品种  品质  化学成分 
描述:以信阳地区栽种茶树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和采摘时间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水溶性总糖含量(%)在同期春季茶样中差异不显著,含量范围为(8.69~9.62),冬茶中最高(20.90
苦参及其生物碱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 李早慧  来源:甘肃科技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苦参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描述: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等地,常见于沙地、山坡、灌木丛、草地。始于《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之一。李时珍谓:"苦以味名,参以功名。"临床研究也证实,苦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也是多种多样的。
中药酸枣仁研究现状
作者: 曾碧映 李嘉滢 李新才 李学军 孙淑纯 周利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药理  酸枣仁  化学成分  工艺 
描述:酸枣仁为鼠李科枣属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别名酸枣核、枣仁、山枣。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将其列为上品。本文对酸枣仁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及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介绍了酸枣仁化学成分的组成、有效成分的提取、主要成分的分离纯化及酸枣仁的药理作用。为全面了解酸枣仁的实验研究、生产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雪松松针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作者: 白朝辉 石晓峰 刘东彦 李爽  来源:中国药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雪松松针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描述:松针(Pine needle)系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植物的叶,别名猪鬃松叶、松毛,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松针,气味苦、温、无毒,久服令人不老,轻身益气,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守中,不饥延年"。雪松是松科Pianaceae雪松属CedrusTrew植物的统称,该属共有4种,大西洋雪松(C.atlantica)、短叶雪松(C.brevifolia)、喜马拉雅雪松(C.deodara)和黎巴嫩雪松(C.libani),均为高大乔木,
白及化字万分其药理流行性研究进展
作者: 任华忠 何毓敏 杨丽  来源: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白及  药理  化学成分  研究进展 
描述: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又名甘根、白根、白芨、地螺丝等,日本民间俗称雪如来.李时珍释其名曰: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曰白及.
薏苡仁的研究现状探讨
作者: 岳文明 牛栋 王昌涛  来源: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药理  薏苡仁  化学成分  临床 
描述: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称其为上品养心药[1]。国外学者对薏苡仁的化学成分作用进行了研究[2],种仁含薏苡仁酯、粗蛋白、脂类等。本文就薏苡仁在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
白及化学成分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 任华忠 何毓敏 杨丽  来源: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白及  药理  化学成分  研究进展 
描述:胃出血、外伤出血、痈肿疮疡、皮肤皲裂、水火烫伤等[1,2]。白及药用历史悠久,药用价值明显,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
火把花根的研究概况
作者: 杨小红 张伟程 陈香  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药理活性  火把花根  化学成分 
描述:火把花学名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Hutch,THH),又名粉背雷公藤、金刚藤等,是卫茅科雷公藤属落叶披散或蔓状灌木植物。我国昆明山海棠资源丰富,多集中于云南楚红、红河、玉溪、昆明等地。火把花一名始载于《本草纲目》,李时珍集解曰:“生滇南者花红,呼为火把花。”关于火把花的药用部位还有许多争议,但上海市药品检验所1990年的调查表明,主要药用部位为根、根皮及茎枝。
简述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作者: 杨宏 韩树欣  来源: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黄芪  中药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描述:黄芪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来源于豆科(Leguminosae)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eg.Var.Mongholicus (Bge) Hsiao (A.mongholicus Bge)及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
上页 1 2 ... 5 6 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