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
按栏目分组
黄冈名戏 (6)
黄冈景秀 (2)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4(1)
2005(1)
2004(1)
2003(1)
1998(1)
1994(1)
1981(1)
按来源分组
黄梅戏艺术(2)
中国民族博览(1)
贵州档案(1)
中国戏剧(1)
东方艺术(1)
戏剧艺术(1)
戏剧之家(1)
相关搜索词
闽中奇葩 在传承中探索的沙县肩膀戏
作者: 郭煊强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戏剧  肩膀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沙县肩膀戏俗称肩头坪,起源于清朝末年。据《沙县志》记载,清朝宣统年间,闽中沙县的民间戏剧十分活跃,"玉枕轩""赛凤韶""雪春园""香清轩""双凤韶"等五个戏班竞相演出。肩膀戏除演技奇特外,戏路宽广,南词、京剧、越剧、黄梅戏均可表演,多以折子戏为主,唱腔动听,场地不拘,无论是舞台或是露天,是大众广场或是走街串巷,均可表演,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素有"肩膀上的民间艺术奇葩"之美誉。肩膀戏在沙县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每逢节俗盛会,各民间剧团都应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组织肩膀戏走街串巷表演,深受群众欢迎。
有感于“小凤英”的腾飞
作者: 李祥林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演出市场  民间戏剧  观众  私营剧团  演出活动  黄梅戏 
描述:有感于“小凤英”的腾飞
《魂断杏花村》火爆京城
作者: 吴成道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间  剧团  民间戏剧  艺术  特色  中国戏剧家协会  剧目  中国戏曲  黄梅戏 
描述:《魂断杏花村》火爆京城
民间小戏浅论
作者: 乌丙安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二人台  表演艺术  劳动人民  民间戏剧  民间戏曲  故事  艺术形式  民间小戏  人民生活  黄梅戏 
描述:(一) 民间小戏,通常也称做“民间戏曲”。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段比较复杂的过程。为了弄清楚它的源流,我们必须从头说起。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人物对话(对白或对唱)、动作,即通过表演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文化发展的最初阶段,戏剧的萌芽就已经出现了。这时的戏剧萌芽自然是全氏族、全部落或全民的艺术形式。这在民俗学、原始文化史的研究当中早已得
《洞房》排练小记
作者: 张艳萍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贴近  导演  民间戏剧  激情  老师  运用  映山红  舞台形象  剧种  排练 
描述:金秋十月,收获时节。中国第八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在河南禹州隆重举办。来自豫、湘、晋、京、沪、川、鄂等13个省市的1300多名演职员参加了此次戏剧盛会,15台大戏和 30余台小戏竞相风采,参加剧种包括了京剧、沪剧、豫剧、评剧、曲剧、黄梅戏、花鼓戏等23个剧种。尤其是小戏更突出“三贴近”,全部以三农题材为主,弘扬主旋律。9月底,我拿
闽台客家三角采茶戏的渊源与流变
作者: 陈芳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角戏  民歌小调  邵武县  客家地区  闽粤  民间戏剧  灯戏  采茶歌  戏曲学  专业剧团 
描述:音乐的生成、传播与变异,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文化现象。一、福建采茶戏的源流1、福建三角采茶戏的形成采茶戏源于赣南。闽赣交界同属客家地区,人民生活习俗及语言相近,赣南采茶戏形成后,随即传入闽
名胜奇景天台山
作者: 黄汉东  来源:贵州档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然泉  空间组合  对外开放  天台山  名胜  民间戏剧  石块铺砌  平坝县  石头建筑  文物保护单位 
描述:享有“黔南第一山”之称的黔中名胜天台山,距平坝县城13公里,位于滇黔公路、铁路南侧1公里处,悬崖绝壁之匕,天台奇峰之巅,建有雄伟壮丽的五龙寺庙,山下有一口10米见方的天然泉池,游鱼戏水,清澈可见。该
民族戏剧博物馆
作者: 吴正光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天台山  傩文化  地戏  铜仁市  民间戏剧  平坝县  民族戏剧  傩戏  布依戏 
描述:贵州民间有傩戏、地戏、侗戏、苗戏、布依戏、高台戏、木偶戏等十余种。建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坝县天台山的民族戏剧博物馆和铜仁市东山的傩文化博物馆,重点展示被人称为戏剧活化石的地戏、傩戏等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戏剧活动。 天台山,佛道共居,二者合流。山上伍龙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其后经过多次增修、扩建,逐步形成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