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把握入世机遇 加速农业发展
作者: 阮英梓  来源:政策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机遇  跨越  加速  文章  黄冈  农业发展  入世 
描述:黄冈作为农业大市,如何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笔者认为,要着力做好下面两个方面的文章。 一、转变观念,迎接挑战,增强农业发展的适应性 (1) 树立国际资源配置的新观念,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也说林彪、刘伯承的兵略
作者: 伍立杨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署名  文章  刘伯承  观点  毛泽东  文摘  将军  林彪  特区 
描述:《特区文摘》(2001.12.15)摘《各界导报》署名仲可一篇文章,题曰《毛泽东为何重林彪、轻刘伯承》,认为林彪以善战著称,为常胜将军,刘伯承较之略逊一筹。读之极为惊讶。该文的主要观点是———其一
苏东坡拜师的故事
作者: 吴海燕  来源:金色少年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对联  上联  北宋时期  诸子百家  文学水平  文章  著名  读书  诗词歌赋 
描述: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历代的诗词歌赋、 古今诸子百家,他见到文章就读,看到名 作就背,文学水平也因此大有长进。时间 一长;苏东坡就产生了骄傲情绪,自以为天下的书读得
给中国的同学们
作者: 张五常  来源:大学时代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同学  苏东坡  弗里德曼  学问  文章  经济解释  中国  所知  张五常  经济学 
描述:各位同学:  可能你们知道我这个老人家既不看电脑,也不读文章,这些日子我收到好些由你们传来的"道听途说".据云:张五常在大陆的网上不仅有名,而且有争议,同学们因为我的存在而热闹起来了.这类传言我从小
胸有成竹
作者: 牧溪子  来源:青少年书法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好朋友  宋代  成竹  文章  诗词  墨竹  苏轼  文人画  文学家 
描述:1.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即苏东坡)不但文章和诗词写得好,而且书画也相当出色。他与著名画家文同(与可)是好朋友。他们俩创导的画后人称为“文人画”。
说“出格”
作者: 靳贺良  来源:好家长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画竹  苏东坡  题款  文章  艺术效果  墨竹  郑板桥  高考作文  居士  独创精神 
描述:郑板桥有幅《墨竹图》,上画墨竹数根,以大石为背,笔势纵逸秀劲,且配一段题款:“昔东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而无竹则黯然无色矣。余作竹作石故无取于枯木也。意在画竹则竹为主,以石辅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据说,宋朝文同(与可)是墨竹的第一大家,苏东坡作墨竹,是向文同学的。而郑板桥的墨竹,却打破了正统,“出于格外也”,不仅不画枯木,且“石反大于竹,多于竹”,收到了不落窠臼、独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同学们写作文,缺的就是郑板桥的这种“出格”的勇气和独创精神,许多
“龙的传人”之说无庸置疑
作者: 段宝林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人  作者  附会  文章  历史  说服  杂志  闻一多  置疑  民间文化 
描述:20 0 0年是龙年。 2 0 0 0年第 3期《民间文化》杂志登了一篇《大话龙年———听来自民间的说法》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力图纠正一些关于龙的误传 ,有的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 ,比较可靠 ,如
汤用彤有关印度佛教的研究
作者: 屈大成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成果  尝试  汤用彤  佛学研究  文章  中国佛教  著述  客观  佛教研究  印度佛教 
描述:汤用彤的佛学研究,素以客观、精审见称,观汤氏现存的著述,范围涵盖由印度佛教成立至中国元明佛教。汤氏对于中国佛教的研究,论介文章很多;而汤氏有关印度佛教的研究,则推介较少,本文尝试整理及阐述汤氏有关印度佛教的讨论,冀藉此加深对汤氏佛教研究成果的认识。
概述,从不同侧面围绕中心
作者: 顾童  来源:中小学作文教学(小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侧面  李时珍  文章  概括  事例  围绕中心  写人  叙述  特点  积累经验 
描述:话题由来写人的文章,大多是为了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而要表现人物的特点,就离不开事例。文章中除了要详写那些典型的重要事例之外,有时也需要概括地叙述好多件事实。那么,如何选择这些概括的事例呢?请看下面的课文片段。
网络文学与写作“革命”
作者: 沈嘉达 钟梦姣  来源:写作:高级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学生  生机  文章  革命  突出  载道  文坛  写作  道观 
描述:显而易见,以全球化为背景、以现代科技为平台的网络技术,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注入了强力激素,突出的标志便是网络文学生机勃勃并最终引发了一场毁誉参半的“写作革命”。诚如人言,在我们头脑乃至已融入血液中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样一个传统的载道观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