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李时珍与调味品保健
作者: 谢良福  来源:养生大世界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饮食医药  李时珍  调味品  保健方法 
描述:在我国饮食医药史上,历来强调药食同源。不少菜肴都以调味品来提升它的营养或食疗价值。在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对许多调味品的药用疗效做出深入研究和详细介绍,使得后人明白,调味品不仅能够增添食品的味道,而且具有一定医疗保健作用,只要学会使用,便有显著效果。
《本草纲目》所载甘味调味品
作者: 徐日辉  来源:商业经济与管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时珍  甘味  调味品  本草纲目 
描述:《本草纲目》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药物学巨著 ,在《本草纲目》中 ,作者李时珍共记载了动物、植物、矿物等药物1897种 ,包括分散于 9部 95种属于调味品的药物。按照《本草纲目》五味的分法 ,其中有
银杏甜酱的生产技术
作者: 李向光  来源:广西轻工业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甜浆制造  调味品  银杏甜浆  甜酱 
描述:银杏甜酱的生产技术李向光(桂林天龙保健品厂桂林541000)分类号TS205银杏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被誉为“活化石”。银杏果实俗称白果,是人们长期以来作为食用的保健营养品。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种子生食,除痰、解毒、杀虫、熟...
生姜入药的传说
作者: 邹新元  来源:食品与健康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入药  饭量  生姜  调味品  传说 
描述:生姜又称鲜姜,黄姜,有独特的辛辣芳香,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能使各种菜肴鲜美可口,味道清香。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点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所以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
茴香,调味药用两相宜
作者: 傅维康  来源:家庭用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茴香  孙思邈  医学家  调味品  药用 
描述:日常调味品之一的茴香,因具有消除食物异味,并使之回复香味的特性而得名。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煮臭肉,下少许(茴香)即无臭气,臭酱入(茴香)末亦香,故曰回香。”回香是植物,“回”字上加草头偏旁,即成
药食兼优话牡蛎
作者: 马青山  来源:东方药膳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药食  苏东坡  牡蛎  海产贝类  李时珍  调味品  优良品种 
描述:关于牡蛎,我国古籍中就有“海族之中,帷此物最贵”的说法,宋代苏东坡说:“蚝肉之美,诚不足为外人道也”。牡蛎又称蚝,为海产贝类之优良品种,李时珍谓:“蛤蚌之属,……独此化生,纯雄无雌,故得牡名。日蛎日蚝,言其粗大也。”蚝肉味极美,可制蚝油,如无鲜蚝肉,可用蚝油作调味品
大蒜的功用
作者: 姜尚上  来源:现代中医药(北京)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时珍  调味品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  大蒜  《本草纲目》 
描述:大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调味品,为五荤之一,可除腥膻之气,可解鱼蟹虾之毒。大蒜药用最早记载见于梁代陶弘景所着《本草经集注》,原名葫。另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大蒜由张骞出使西域带入中原,因出自胡地,故名之葫。
《本草纲目》所载调味品考(续)
作者: 徐日辉 葛建文  来源:东方美食(学术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时珍  调味品  饮食文化  药物  考证  《本草纲目》 
描述:属于调味品的药物,十分难得。本文所考正是依据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通过疏理与辨析,并与现实饮食社风相结合,以期丰富和弘扬渊源流长的中国饮食文化。
调味六题
作者: 秦志豪  来源:四川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花椒  神农本草经  保健作用  干辣椒  菜肴  调味品  食用  齐民要术  大蒜 
描述:蜀人“好辛香”,其实不然,古人所指的“辛”是姜葱蒜等刺激性气味。而且辣椒的原产地在中、南美洲,它本是印第安人的重要调味品之一,大约在15世纪末被西班牙人传入欧洲。16世纪后期才进入中国,名曰番椒,地胡椒
生姜在烹调中的作用
作者: 高林  来源:中学课程资源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姜  烹调  水杨酸  菜肴  调味品  食用  松花蛋  前列腺素  烹饪原料  利胆作用 
描述:“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流传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一个养生名谚.从古到今有许多关于食用生姜养生的美谈.如:我国儒家的开山鼻祖孔子在其所著的《论语·乡党》中记载:“不撤姜食,不多食”。意思就是他一年四季每食不离姜,但并不多食。在那个时代,他能活到七十三岁,到老都思想敏捷,广招门徒,确实是罕见的,这不能不说得益于常食姜。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在《东坡杂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钱塘县有一净慈寺,寺中有一八十多岁的老僧,面色如童,目光炯然。有人问他何以至此,老僧自言“吾服生姜已四十载,故不老。”这
Rss订阅